我们准备按照急性细菌性、慢性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三种前列腺炎以及前列腺痛的顺序谈谈它们的症状。
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发病急骤,高烧寒战,恶心呕吐,腰骶部及会阴部疼痛,常见尿频、尿痛及直肠刺激症状。感染严重或脓肿形成时可发生尿潴留,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脓肿大,压痛明显,局部温度增高,此外尚可引起附睾炎、精囊炎及败血症,少数可转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时忌作前列腺按摩,以防感染扩散。
二、慢性前列腺炎
症状比较复杂,并且无任何特异性,无尿路感染症状时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三者间的临床症状几无任何差别,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有尿不尽感,疼痛常放射至阴茎头及会阴部,便后或尿后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排出,常有睾丸、精索、会阴及腰骶部疼痛,性功能障碍如早泄、阳萎、射精疼痛、遗精过频、血精等,并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患者虽有尿路刺激症状,但尿常规检查多正常或只有少量白细胞。直肠指检时可触及稍见肿大的前列腺,一般无结节及压痛,质地偏硬,中央沟尚存在。
三、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有炎症表现但细菌培养阴性;前列腺痛患者的症状与前列腺炎患者相同,主要是与排尿无关的“盆腔”痛,尤其是阴茎及尿道。但前列腺液镜检完全正常,培养亦为阴性。
有些患者意识到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排尿障碍症状,如排尿踌躇、尿流无力、尿线中断,即所谓“脉冲”式排尿。肛检前列腺较饱满、质软、有轻度压痛,体检与临床症状不完全符合。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的处理:
(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包括全身和局部治疗。
1、全身治疗:
需卧床休息、软化大便、碱化尿液、使用解痉药物及抗生素;由于急性炎症,前列腺膜通透性增高,不能进入正常前列腺组织的药物亦能进入感染的前列腺,治疗可用SMZ十TMP(即:SMZCO) 2片,每日2次,或氨苄青霉素250mg每日4次,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联合应用氨基甙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四环素。
2、 局部治疗:
应早期使用热水浴或透热理疗,均有助于炎症的消散、防止脓肿形成。发生尿潴留时,宜采用耻骨上穿刺引流,忌用导尿。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预后一般良好。
(二)、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较为困难。其治疗上困难的原因一般认为有解剖学和病理学两方面的因素:
⑴前列腺管与尿道成直角或斜行进入尿道,这不仅不利于腺体引流,相反还有利于尿道细菌进入腺体;
⑵感染病灶常为多发,位置较深,引流不畅,若有脓肿形成或疤痕组织包围,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⑶常同时并发有慢性尿道炎、精囊炎等,与慢性前列腺炎相互影响;
⑷一些常用抗菌药物本身在炎症情况下不易进入前列腺,加之病灶周围纤维化,药物更不易以有效浓度向病灶内扩散;
⑸对病因难于确诊,也就难以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二)前列腺内直接用药治疗
由于全身用药到达前列腺组织的浓度较低,因而有人提出在前列腺内直接用药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输精管直接注射法、输精管插管注射法、前列腺内抗生素注入法、导管直接给药法和前列腺周围注药法等。
总的看来,局部注射对于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不失为一种疗效较肯定而且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治疗方法,但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
(三)手术治疗
对于非手术治疗不能治疗和难以控制的慢性前列腺炎或伴有梗阻症状的患者可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术中应注意合并症(如直肠损伤等)的发生。
(四)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可促使潴留于腺管、腺泡内的炎性分泌物排出体外,井增进腺体内血液供应,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方法有:定期前列腺按摩、会阴部热水坐浴、前列腺区超短波、微波照射或射频疗法均可起到改善引流,促进吸收的作用。此外,后尿道定期扩张,也可帮助前列腺液引流。
(五)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利湿利尿,成药有茴香桔核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及金水宝等,亦可行穴位艾灸、肛门置入野菊花栓等治疗,皆可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
三、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
由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根本病因不清,所以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尚无普遍接受的原则。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抗生素治疗在大多数病例可改善症状,并纠正尿流动力学变化及前列腺的分泌功能,常用的抗生素有:美满霉素100mg每日2次;或强力霉素200mg每日2次;或红霉素500mg每日4次,14天为一疗程。
非细菌性前列腺患者的前列腺按摩液中常可分离出微生物,但其在发病上究竟有多大意义尚未明确,所以用抗生素治疗患者及其性伴侣1—3周,若无明显改善,那么改用其他抗生素也不会有太满意的疗效,此时要向患者解释此病的无害性,大多数患者可经卧床休息或坐浴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
抗胆碱能药物及镇静剂通常对以尿频、尿急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较有裨益,而非特异抗炎药物对以疼痛为主的患者有所帮助。目前认为禁欲或限制饮食并无治疗作用。在排尿困难的患者中,多推荐使用α-受体阻滞剂以使外括约肌达到完全松驰但应注意此类药物的副作用,如体位性低血压和阳萎等。
闵志廉 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名人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内医疗成果一等奖…
张耀龙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原长宁区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钟绍荣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江西医学院。1990年独立完成的科技成果曾被载入《中国科技成果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