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泌尿道感染致病菌发生变迁,耐药流行病学分析也表明细菌耐药日益严重, 目前泌尿道感染的致病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球菌感染有上升趋势。通过分析儿童泌尿道感染致病菌和抗菌药物之间的关系,提出抗菌药物的应用对策,以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儿童泌尿道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中段尿培养结果来看,临床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球菌比例有上升,如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等,铜绿假单胞菌也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从致病菌药敏试验分析中,以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性,对青霉素类耐药性增加明显,临床不宜选用,对第二、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比较敏感,这与国内外报道一致。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的机理主要有灭活酶的产生、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菌代谢途径的改变、细胞壁中结合部位的改变等。
革兰阴性细菌对一些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这可能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和外膜蛋白变化造成通透性改变有关,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对此类革兰阴性菌保持高度敏感,可能与其易进入细菌外膜并有特殊的膜通透性,与所有青霉素结合蛋白尤其是结合蛋白Ⅱ有较强的亲和力及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有关。近年来,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显着提高,产ESBLs 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它们均对多种药物具有 耐药性 ,可选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首先应判断是否为MRS,若病原菌为MRS,根据NCCLS规定,MRS 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论其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均应报告耐药,不应选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其次,根据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单一选药或联合用药,危重患者可应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但要避免把万古霉素作为常规和预防性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
肠球菌属,多为人体内正常菌群,一般无耐药性。近年来,国内外报道肠球菌感染率明显增加,肠球菌感染占G+病原菌的第2位。一般肠球菌感染,可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单一选药或采用氨苄西林与阿米卡星联合治疗;若肠球菌为产β-内酰胺酶株,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联合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必要时给予万古霉素。
新型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必然导致致病菌选择性耐药的发生,尤其是多重耐药和高度耐药菌株的出现,所以,一定要避免长期应用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或同类间频繁更换,减少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和播散。对临床疑有泌尿道感染患儿,需及时中段尿培养,了解小儿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变化以及耐药情况,防止用药的盲目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关阅读:如何正确用药物治疗男科疾病
闵志廉 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名人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内医疗成果一等奖…
张耀龙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原长宁区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钟绍荣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江西医学院。1990年独立完成的科技成果曾被载入《中国科技成果大辞典》…
|